說到氧氣,大家都知道,它是生命之“根”,人須臾不可或離。而氧氣的好“兄弟”氫氣,在大家心里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其實,氫氣對人體健康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方面,它其實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就一起聽聽氫氣的“自述”吧。
我的名字叫“氫氣”。大家應該在讀中學時,就從化學教科書上了解過我。我的體重比普通空氣輕11倍,所以叫氫氣,用我充成氣球,可以飛上天。
我的名字還有一種解釋,叫做“成水元素”,因為我和我的“兄弟”氧在一起燃燒會合成水,也就是說,沒有我和氧氣的攜手,就沒有了人的生命源泉——水。
所以,日本人還給我起了另一個名字,叫“水素 ”。我屬于一個大的氣體家族,除了氧氣,我的兄弟中還有氮氣、氯氣,等等。
曾經,軍事科學家將我和我的兄弟氘、氚結合起來,制成,這是一種殺傷力比更強的。
過去,大家一直以為生活離不開氧,但是,你們不知道我對維護人的健康也有著特殊的貢獻。
1975年,美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醫學子刊上報告了高壓狀態下的我可用于治療癌癥。但由于有高壓易燃等安全隱患,我的醫用價值當時并未受到關注。
2007年,日本學者太田成男教授在《自然醫學》雜志上闡明了我對腦缺血性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和特異性抗氧化機制,讓人們認識到了我的生物學特性和對機體的保護作用,吸引了國際上大量學者對我進行探索。




迄今已經有1500多篇學術研究論文,證明我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腦缺血、阿爾茨海默病等160多種疾病和損傷具有潛在的治療價值。
近幾年,中國有好幾位科學家也提出:“沒有氧氣人活不了,沒有氫氣人活不好。”
國際著名消化病專家和腫瘤治療專家、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徐克成教授在其《氫氣控癌 》一書中,還提出了一個令我身價倍增的課題:“氫氣醫學”。徐克成教授自己也是一位“明星”。
15年前,他不幸成為肝癌患者,肝臟被切除了1/3。手術后,他觀察那塊被切下來的左葉肝臟,發現紅褐色的肝組織里有一塊類圓形的黃白色腫塊,憑著自己幾十年研究肝臟腫瘤的經驗,一眼斷定那是惡性腫瘤。
后來,他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試著將吸氫作為控癌的輔助治療手段,沒想到效果,如今他仍以81歲的高齡帶領團隊活躍在癌癥防治的第一線。于是,他將我逐漸應用于越來越多的患者身上,都收到程度不同的效果。
更使我高興的是,中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也肯定了我的控癌作用。
他說,氫氣的高度安全性,對癌細胞和對機體各系統的作用,以及使用簡便,使其可以長期甚至終生應用。這是腫瘤康復的顛覆性探索。氫氣控癌,我確信不疑。
他還激動地補充道:一個“控”字用得太好了;我開了一輩子“刀”,最大的感受就是對腫瘤僅僅用“刀”去“殺”去“抗”不行,一定要“控”,讓癌細胞“老老實實”“改邪歸正”。
中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教授對我的評價,更使我受寵若驚。
他說,有不少實驗證明,氫氣對癌細胞的生長、運動、侵襲性具有抑制作用。氫氣控癌是值得贊賞的真實世界探索。 中國、著名腫瘤外科專家湯釗猷教授也實事求是地介紹過他對我的認識過程:對于氫氣控癌,徐教授給我看第一個病例時,我半信半疑,當我看到近50個病例,使我確信不疑。
癌的診斷是明擺著的,消滅用法也已用盡,仍難控制,吸氫數月,腫瘤仍在,患者卻恢復了常人生活。
氫氣正是來自水的電解,其背后也許正是以柔克剛的中國思維。對付癌癥的戰略需要有觀念的更新。
我居然能對人類的健康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夢中也要笑出聲音來。不過,我不會驕傲的,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加入到對我的生物醫學作用的研究隊列中,讓我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